查看原文
其他

小孩子玩游戏?大惊小怪!

切茄且郄 2021-06-07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胖兔财经 Author 切茄且郄

5月13日,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联合发布《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。

报告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,包括未成年网民在网上从事项目的种类和占比,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所用设备及所占比例,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比例,诸如此类吧,各种比例,数据详实。多家媒体对这份报告给出自己的分析,比较一致的结论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已经比较普遍,互联网产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。其实这个结论,不用看报告,随便观察一下身边的小孩也能得出来。01恐惧催生焦虑,互联网可怕吗?
面对这些数据,这样的影响,大多数媒体的评论都或多或少透着一点焦虑。为什么焦虑?无非就是担心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、短视频、社交软件等等娱乐产品,玩物丧志。引用中新经纬评论中的一句话,“互联网对未成年人休闲娱乐方面的的影响比对学习的影响更为普遍。如果家庭和社会不能对未成年人网上娱乐活动进行正确管理与引导,有可能影响到未成年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。”这种担心可以说是毫不意外,也见怪不怪,笔者算是初代90后,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二十年前,类似的焦虑也没少见过。那时候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词,叫做“娱乐至死”,后来才知道是一本书的名字,出版于1985年。作者认为当时的人们正在走向一种“泛娱乐化”的状态,肤浅、碎片的娱乐逐渐代替理性和逻辑的思考,而电视在其中起到了助推作用。
电视代替印刷品逐渐占据传媒主流,美国社会由“印刷统治”转变为“电视统治”。电视可能会把社会带入娱乐的深渊,一切以娱乐为中心,人们甘愿成为娱乐的附庸,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。是不是很面熟,像极了互联网刚刚兴起那会儿,包括电视在内的媒体们对这种新生事物的担忧。将来如果出现另外一种传播媒介,比如几年前一度大热的VR(虚拟现实)技术,包括互联网在内的“旧媒体”们又会表达什么样的担忧?人们害怕新生事物,这是天性;人们害怕新生事物伤害自己的孩子,这更是天性。恐惧催生出焦虑,焦虑就会关注,因此贩卖焦虑这门生意永远不会过时。什么能源危机、生态危机、人口危机,无一不是利用人的焦虑实现的传播奇迹。02网络低龄化,到底是好是坏?
回到今天的话题,人们关注网络低龄化的问题,无非就是担心互联网伤害到我们的娃。从互联网在中国兴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,就是这二十多年,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也像人们担心的一样,渗透到孩子们的世界。我们不知不觉发现,自己的生活早已经离不开网络,转头一看身旁的孩子,他也抱着一台手机半天不离手。有意思的是,你也是抱着手机在看这篇文章。你可能会猜,我接下来要替互联网说话了,说不要焦虑,让孩子们尽情享受“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”。不过我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失望,小孩子上网到底好不好?我也不知道,这个没有标准答案,因为问题本身过于宽泛。
不过我可以打个比方,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。我们小时候都有学自行车的经历,一个小孩沉迷于自行车最严重的时候,应该是哪个阶段?就是刚学会那会儿。拿我自己来说,刚学会骑车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废寝忘食,睡觉做梦都是骑自行车,早上起来顾不上刷牙洗脸,出门就去摆弄我那辆小破车。小孩子容易沉迷于某件事,这是作为小孩的优点,是一种专注的能力。那么我的“自行车沉迷”持续了多久呢?大概不到一个月。后来技术越来越熟练,但是又怎么都达不到杂技演员那种水平,只能用来代步,对我来说,自行车逐渐从“玩具”变成“工具”,地位越来越低。看到这里相信你能明白我的意思,孩子手中的鼠标键盘和手机,以及它们背后纵横交错的互联网,都是工具,是用多了以后才能了解其特性,从而逐渐掌握其用法的工具。用它来做什么,听音乐、玩游戏、看视频、看书或者上网课,因人而异,因时而异。一个小孩一天在网上,有多少时间用来玩游戏是合适的?多少时间用来看书是合适的?没法给出标准答案,专家最多提供一个参考。
而相比于沉迷游戏,我倒是更关心孩子们的视力,因为小时候眼睛因此受到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。至于网络的娱乐功能,它只是给孩子,以及父母,多了一个选择。父母不爱看书,孩子大概率也不爱看书,你自己刷抖音,就算不许孩子上网他也能找到别的娱乐项目。这时候我还想替父母们说出一个真相,其实有时候,我们需要电子产品“帮我们带孩子”,这种感觉相信带过孩子的人都不会陌生。孩子一半是天使,一半是恶魔;父母一边是幸福,一边是烦躁。再疼爱孩子的父母都需要时不时喘口气,这个必须承认,感谢互联网吧。03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,别大惊小怪!
说回学习和娱乐,说只有读书学习是好的,这种看法恐怕再丧心病狂的学霸工作狂都不能同意。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,读书带给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其中一部分,玩游戏、听音乐、看视频的娱乐特性更多一点,但是不能说娱乐没有意义。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,包括童年的体验;体验有很多种,遇见新知的兴奋,彻底放松的开怀大笑,以及必定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源源不断的困难和挫败感。今天的娱乐完全有可能成为将来可以利用的资源,小时候学自行车的经历就有可能成为今天的写作素材。这些体验不可能光从书本中获得,互联网也没有能力完全满足,因此我们还是说,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。工具有好的功能也有不好的功能,孩子的监护人有义务做好引导,但是这个义务也仅限于孩子的监护人。
“社会”无法“对未成年人网上娱乐活动进行正确管理与引导”。路人没有义务帮别人教育孩子;游戏公司没有义务拒绝小孩玩游戏,他们只是产品提供者,就像孩之宝没有义务拒绝小孩买变形金刚一样。社会不是一块木板,好像大家步调一致统一标准,就可以为孩子统一屏蔽掉一切所谓“不良信息”,然后万事大吉。社会是人的行动的结果,大家根据各自需求各取所需。《报告》列出一个玩游戏孩子所占比例只是一个统计数字,具体到每一个人,他们玩游戏的目的和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。互联网是市场的产物,遵循市场的逻辑,市场的逻辑就是根据盈亏计算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。而我们的孩子也不是傻瓜,他们不会玩一款射击游戏就变成暴力狂,也不会看一段展示人体美好的学习资料就变成色情变态,正如你我小时候一样。所以小学生玩游戏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网络低龄化又如何?只是一种工具低龄化了。多一种选择,只是多了一些可能性,不用过度赞美,也不必过度焦虑。

最近:

关于货币的10个基本常识一文看懂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


欢迎关注本号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